构建模块化知识体系——学习复利

发布者:马宏伟发布时间:2021-08-04浏览次数:51

来源: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书籍
《复利思维》,王智远著


1.用“知识树”打造高效系统的方法论

知识是有结构的,工作内容也是有体系的,学习应当先掌握“主干框架”,然后再将内容补充到大框架中。

知识树就是这样一种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学习方法,它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学习方法,可以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快速理清知识体系、掌握底层逻辑。
关于定义
1)知识树:本质上是一个层级式知识图,它表达了为实现目标所相关知识间的因果关系或者从属关系。
2)知识体系:作为“知识树”上的一个枝干,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展,它是动态的,而非静止的,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或组织的变化而变化。
3)知识结构:是由多个知识点组成的体系化的方法论。将不同维度体系化的方法论储存在大脑中,就形成了一个人大脑思考问题的方式。你掌握的知识点越多,结构分类越系统,遇到问题时,大脑可以搜索和链接知识点也会越多,从而备选方案也就越全面,而且效率也会越高。
4)知识点:是构成所学技能的最小化单元。比如“我今天学习了如何演讲”,这不是一个知识点,而是一个知识面,别人并不知道你具体学习了哪些模块。如果我说“我今天学习演讲的时候,老师告诉我不要小动作太多,不要随意晃动”。那么这就是一个知识点。
用“知识树”结构去思考
我个人一直推崇的学习核心不是精通,而是先掌握基础。因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变化得非常快,每个行业本质上在赚取的是认知差,如果想要对很多事情都精通,就要大量的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。我们学习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找到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,因此,也会把大量的精力用到钻研上面,其实这是不对的,更好的方案是找到岗位匹配的人才。我尊崇的一个理念叫作“专人做专事”。自己只需要精通自身领域就够了,其他领域肯定有学者、专家等不同维度的人在做。向这些人请教比自己钻研更有效,是最节省成本的方式。所以有效学习应该是更深层次的了解本质,应该从体系化掌握到挖掘背后的逻辑。
1)学习与思考的2种方式

孤立式。每天打开社交媒体,面对各种文章笔记,看一篇收藏一篇,看一篇觉得属于“干货”,就马上记录,像这些属于“孤立式学习”。
结网式。我们所学的东西都是有体系的,但体系分为两种:别人的体系和自己的体系。当学习别人体系中的某个知识模块的时候,我们结合自己当下所需,然后通过定向的学习和提炼,让这个模块的知识成为自己体系化当中的一部分,这就是“结网式学习”。
结网式学习的好处是不会让自己陷入知识陷阱中。每个人的学习其实就是让旧知识和新知识串联,不断学习新的知识,然后和旧的知识进行类比、提炼,最后让其成为自己的体系。
“知识树”的思考模式就是让我们懂得学习别人体系化的东西,寻找方法论背后相通的本质模型,融合成为自己的方法论,然后梳理打包成为一个新的知识体系,这样思维才能足够清晰。
构建“知识树”的方法论
归纳法和演绎法告诉我们,经验是用来归纳的,通过归纳的方式,总结出本质层面的东西,然后通过演绎寻找出新的赛道,这整个的环节就是创新。创新是基于原有的知识之上的。所谓原有的知识,也称为方法论。
1)静态学习VS动态学习
什么是静态学习?

举个例子:你去考驾照,在考试前需要学习驾驶的基本理论知识,教练也会教你怎么打方向盘、侧方停车需要看哪里、坡起什么时候拉手刹等,这就属于静态学习。静态学习的本质是学习方法论背后的逻辑,先让自己知道逻辑如何,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。静态学习要求自己寻找领域内的精英视角,然后将别人分享的见解、认知转化成为自己的视角。其实这种学习场景就在身边,只是多数情况下自己没有意识到。比如,你假期开车去张北大草原参加音乐节,这时车载导航一般都会给你指出好几条不同的路线。有走高速节省时间的,有走小路避免高速收费的,而这两个视角都是别人走出来的经验。如果完全靠自己去摸索,你可能就会走弯路;如果按照导航的指引,你可能节省一半的车程和时间。什么是动态学习?动态学习的本质是要求自己刻意练习,比如化妆、打篮球、做市场营销、进行社群运营管理、进行用户管理等。这些都需要自己去验证才能得出真理、提炼出自身方法论的东西,所以称之为动态学习。

2)动静结合构建自己的方法论
大多数方法论的学习都是动静结合的,先理论后实践是最容易掌握一门学科的。很多人为什么会越学习越焦虑呢?他们往往缺少的就是动态的刻意练习。你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的付费课程,比如“社群运营50节精选”、“产品运营从01”等。你听完这些课程之后,大脑中的理论知识增加了,但理论始终是别人的,自己没有通过动态的方式去提炼这些理论中的核心内容,所以最后就会造成眼高手低。
总之,动静要结合,多数人以为读完书就懂了很多,其实这是错误的,要提炼、刻意练习、执行打磨,最后总结出来的方法论才是自己的。
2. 学习力就是刺激大脑

脑(CPU)的反馈原理
从深层意义上来说,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是在训练我们的大脑。准确来说,你传递给大脑什么,大脑就接受什么,你每天越刷各种视频信息流,越喂它懒惰无趣的事情,它就越不想思考。你每天传递给它复杂的东西,需要各种推敲、反复琢磨的内容,它就会调整处理速度,尝试改变,直到能满足你的各种需求。大脑不仅能处理外界信息,同时也能处理属于自己本身不依赖外界产生的信息,它会在进化的压力下,不断演变信息的处理,从而与我们的身体和其他部分密切配合,让自己可以适应新环境,产生合适的行为。所以终其一生,大脑都在做一件事,即通过不同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信息输入,经过处理和解读,转化成行为的输出。这一切的过程叫脑的反馈机制。
那如何让反馈机制变强呢?
从底层的角度来讲,我认为人变强大的核心在于自己的心智与现实的磨合。只有改变了固有的系统结构,对我们的内心进行不断的探索、追求,才能实现对社会、世界进行认知-吸收-接受反馈-内心演变-使用环境,这一切的过程就是人变强大的过程。
重新设计大脑操作系统
 PDCA
是一个管理学中的闭环模型,包括策划Planning、实施Do、检查Check、处置或改进Action四个部分。大脑也一样,怎么让大脑深度思考呢,我认为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。
第一步,训练它接受困难的事情。
你需要做的是先“训练它CPU”,即PDCA的第一步,重新设计这个系统。当你让它实施Do的时候,读那些结构复杂、难以理解的内容,就是在疯狂的摄入,思考就像齿轮一样,急速地发生了变化,若通过外界环境的刺激,再给它来个“油门”,它的转速就会不断地上升。
第二步,设计思考模式。
深度是建立在思考之上,怎么算是思考,答案依然是反馈机制。我把它分为以下三种类型:
第一种:行念型思考。通俗来讲,就是我们平时的念头型思考,属于比较浅薄、随机的想法,不加依据的分析,是大脑的节能模式。
第二种:认知型思考。基于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思考。我们一般认为是大脑在主动思考,其实不过是过去信息累积加上逻辑的结果。
第三种:观照型思考。简单来说,就是走出去,拥抱世界,以自然规律、人性、人道为核心,审视自己的底层理念(过去信息积累所得)、使命,停止局限式的思考方式,形成“无我状态”。
有句话说:拆掉你思维的墙。即人们所说的一切我都会采纳,我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,所有的信息在我这里不分好坏,只有是否有用,能否迭代认知,能否摘掉它的遮蔽性。
第三步,改善处理“自由能”方式。
有意训练“动脑”的运作方式后,给它摄入新的认知思考方式,那么下一步便是建立新的“自由能最小原理”的处理方式,最后用迭代的习惯、方式刺激上述过程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中国海洋大学EMBA总裁班,海洋大学总裁班,海大emba总裁班,中国海洋大学EMBA总裁班课程,青岛EMBA总裁班,中国海洋大学总裁班,海大总裁研修班,青岛总裁培训班,青岛海大emba,海洋大学emba,青岛大学总裁班,青岛大学emba,山东大学emba总裁班,企业家学习班,企业家emba研修班,企业家培训班